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杨进:“新基建”机遇下工程咨询企业亟须模式创新
来源: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 作者:pmof008bd | 发布时间 :2020-07-23 | 47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杨进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汪洋

当前,“新基建”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和风口,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从业者,都非常关注。作为长期为传统基础设施服务的工程咨询企业,如何在“新基建”机遇中找到转型发展机会,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新基建”带来的不仅是新机遇、新内涵、新要求,更重要是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新做法和新模式去主动拥抱并积极对接。基于此,笔者结合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同棪国际”)的一些数智化创新实践,分享一些粗浅认识,以供参考。

对“新基建”的认识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同时,国家发改委还特别指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5月8日,上海市率先推出《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随着多地相继发布了当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地方“新基建”按下“加速键”。

对于大多数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开发和研究一般不是自身强项,因此,笔者建议应重点关注融合基础设施内容。《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从“城市智能中枢”“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智能化应用设施”“新型公共卫生设施”五个方面,对“融合应用基础设施”内容进行了阐述。由此,我们就应针对融合基础设施的策划、规划建设到运营,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然后积极去创新尝试,帮助客户达成更多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并推动项目落地建成。此外,笔者认为“新基建”一方面是“建”,其实更重要的是“用”,真正在实践应用中体现“新基建”的价值,这也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重要不同之处,“智建慧管”才是最终目的。

模式创新的路径

“新基建”对于传统工程咨询企业从业者来说,仍是一个新事物;对于我们服务的客户来说,也是一个“新东西”,更何况“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还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如何找到一个可持续的新模式,通过模式创新进入一个蓝海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研究国家政策和业主要求

工程咨询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家和地方有关“新基建”的政策发布情况,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关注其中的重大项目计划和实施信息,及时跟踪、主动对接。在客户方面,要研究客户在“新基建”背景下的新要求,重新认识消费者,如数智融合、智慧建设、智慧运营、绿色低碳等。此外,客户的需求会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体验性,以及跨领域、跨专业和综合性等方面的特征,甚至客户的需求还会出现一种清晰和模糊的交织组合。因此,工程咨询企业需要用在线化的逻辑和思维,重新评估与构建新型的客户关系。这种在线化的逻辑也体现在要以政府要求和客户思路去及时对接,采用新型的服务手段帮助客户取得项目的成功。

需求是核心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持续深入,工程咨询企业的客户也正朝着投资运营一体化的方向转型。客户越来越关心项目的运维成效,越来越关心项目的科学管理。一方面,客户开始关心项目建成后,能否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体验和链接,例如,有的客户提出一个社会公建项目建成后,如何能让来这里的人得到很好的体验,有更多的收获,同时,运营方也会有更好的收益;另一方面,客户又关心之前的全过程建设经验,如何在类似新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发挥决策支撑作用。例如,有的客户提出之前已经组织建设了4家医院,那么这4家医院的建设经验如何给第5家医院的决策赋能? 其实以上这些,传统客户和项目都不会去特别关心,这些都是客户的新需求。如何去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这实际上是一个底层逻辑和核心关注是数据的问题。传统工程咨询企业的优势在于经验,而这些经验却停留在每一个个体的脑海里,资料存放在国家和地方的各级城建档案馆里,始终没有做到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挖掘分析。在“新基建”形势下,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强烈,新手段和新方法也必然将应运而生。满足新需求,必然需要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果。惟有此,工程咨询企业才会有新优势。

场景是关键

所有的需求最后都要落脚到场景应用,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从运营和策划入手 , 思考和关注如何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实现融合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高度考虑场景应用,也要从数字孪生底层架构形成过程中考虑场景应用。具体到一个区域项目集或一个单项目,首先要研究业主的运营需求,其一般包括基础运用需求和智慧运营需求两方面。基础运营包括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控、园区管理等,在目前实践中应用得最多;智慧运营需求包括针对项目实际情况的高阶应用,比如,商业体的门面流量监测和铺位租金调节分析等应用,房建的网上精准售房和个性化装修等应用,医院在病人看病过程中增强链接度、室内导航、人工智能初诊等应用,书城对买书者千人千面分析和精准营销等应用,轨道交通对运营监测、智能诊断和外部交通数据共享等应用……这些都需要我们预先去了解和熟悉,在策划时要考虑进去并制定落地计划。这里还要强调一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认识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和需求,比如,当某一天设计出会飞的汽车的时候,我们的交通规划和设计应该怎么考虑和实施? 这是更大层面的问题,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同样是需要去关注的;其次,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如何把这些需求落实到方案中,并利用积累的数据去验证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最后,通过智能建造,高效率、高效益、更直观、更安全地去实现项目的建成交付,并为后续智慧运营提供条件和做好准备。

除了以上理念先行、深度思考和融合执行外,工程咨询企业还要形成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抓住政策风口和细分市场,必须有创新团队的持续发力,才会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真正在数智生态中找到机会、孵化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同棪国际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林同棪国际实施“3I 战略”(一体化 Integrate、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e、数智化 Informationize),多领域打造一体化服务商业新模式。其中,数智化战略就是要以“六化”(基础架构云化、管理平台化、项目一体化、生产协同化、决策智慧化、业务生态化)实现数智化强身健体,为客户和项目赋能。林同棪国际除了坚定推行正向设计和参数化设计外,在业务生态方面,针对政府和业主的需求,也做了很多创新尝试;在模式方面,依托自身在综合专业技术、国内外人才共享资源、项目管理能力优势和以港珠澳大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代表的一大批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通过推行独有的“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业务也获得快速增长,差异化优势越发明显。由此孵化出的林同棪国际技术公司,不仅于2016年就获得了昆明市综合交通国际枢纽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总包+项目管理+BIM全过程集成应用”的综合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还在重庆先后获得第一个“项目管理+BIM集成应用”项目、第一个“全过程工程咨询+BIM集成应用”项目、第一个“工程监理+BIM集成应用”项目。特别是今年,公司中标了重庆目前投资额度最大、服务内容最全的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重庆科学谷项目,其服务内容包含投资决策咨询、全过程设计咨询、全过程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监理、全过程BIM集成应用等;公司还正在为江苏园博园项目提供“策划咨询+设计总体咨询+工程设计+智慧园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其中,智慧园博内容由林同棪国际牵头负责,整合了华为、腾讯、京东科技等服务商;此外,林同棪国际还参与了深圳智慧水务项目,为深圳小梅沙和轨道投资业主提供BIM总体咨询,为园区、医院等业主提供智慧运营咨询服务等。林同棪国际充分利用CIM、BIM、GIS、IOT、大数据等技术,并将其充分融合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自主开发协同管理平台,不断赋能客户和项目,实现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新基建”,是机遇也是趋势。如何以全产业链思维,主动融合实践,找到属于自身特色和新优势的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是工程咨询企业需要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尝试的重要课题。只有真正实现差异化,才能避免红海的恶性竞争,进入真正蓝海的广阔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