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
向数字化要效益--BIM技术在珠江路(石油大学区域)连通工程的应用
来源: | 作者: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 | 发布时间 :2024-11-25 | 118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青岛市工程咨询协会组织开展了“2023青岛市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旨在加快推动全市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会员单位创新发展。由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报送的“向数字化要效益——BIM技术在珠江路(石油大学区域)连通工程的应用”项目,荣获“2023青岛市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优秀案例一等奖”。为促进互学互鉴,加强技术交流,对该获奖项目进行案例分享。


向数字化要效益--BIM技术在珠江路(石油大学区域)连通工程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工程西起江山路,东至太行山路,总长度约1.6km,其中城市地下道路997m,是山东省首个穿越校区的综合性地下空间工程,是西海岸新区首条城市地下道路,首个采用盖挖法工艺的市政工程。工程被列为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年度十大民生项目、交通规划建设重点工程

项目横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采用“地面道路+下穿隧道”双层模式,集地面道路、下穿隧道、车库、游泳馆于一体,地面道路仍服务于校区内部,下穿隧道服务于过境交通,实现珠江路全线打通。


二、BIM技术应用简介

工程设计团队立足工程实践,积极推进BIM正向设计,在设计前期实现地质和风险源识别,多方案可视化比选以优化设计方案;通过BIM信息化管理,建立业主主导下各主体间协同管理、高质沟通、高效决策;通过BIM施工交底,协助施工组织调配工作,提高隧道实施效率和实施精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在工程设计阶段,BIM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风险源三维标识、可视化汇报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利用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结合倾斜摄影直观展示相对关系进行净高、净距、行车视距检查;开展节点深化设计、开展施工工法分析、对地面建筑进行方案优化;进行人行疏散系统模拟、车行交通系统模拟;参数化挡墙视角分析、倾斜摄影合模、机电箱体整合、BIM技术助力最观方案贯彻设计理念;进行日照模拟、实现景观种植的优化、火灾、多杆合一模拟;进行游泳馆的外立面展现、内装展现、碳排放计算、碳排放成果、VR虚拟仿真等。

在工程施工服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集中在:数据向下游延伸,现造价BIM算量;智慧工地综合管控平台-过程管理、智能化设计-智能停车收费系统、智能化设计-智慧寻车系统的应用。智慧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将隧道的机电设备、通信管理、安全防范、环境监视、GIS定位系统、视频报警联动、作业人员体征监控等纳入统一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采集、监视、控制、管理等,对各类数据、信息、设备、环境等进行集中监测与控制,实现管控一体化,为隧道的运营管理以及安全应急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三、工程BIM技术应用成效

珠江路联通工程的BIM应用,是山东省首个下穿校区的综合性城市地道BIM项目,填补了我省在该类工程项目上BIM应用的空白。该项目中BIM的正向应用,为该项目与学校景观、车库以及城市交通工程内部专业间的对接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减少了不同工程、专业之间沟通的障碍,提高了工作效率。地下空间由建设单位统一运营管理,借助建设单位期望打造建管维一体的智能运营平台的契机,实现BIM的全过程运用以及BIM数据的互联互通。

针对建筑物进行计算碳排放,优化设计方案,节能减排,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通过借助BIM技术对设计方案的优化,项目从材料选择、能耗计算、多杆合一等方面,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合理有效的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2023年2月,"珠江路(石油大学区域)连通工程"成功入选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 “山东省建设科技(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名单,并于2024年10月份顺利通过初步验收。同时该项目还荣获青岛市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三等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第四届“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新基建杯一等奖。


四、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数字化技术应用简介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作为数字化技术在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的先行者,历经多年积累沉淀,百余项目千锤百炼,不仅具备BIM正向设计能力,还突破了倾斜摄影、三维打印、数字化平台等关键技术,实现三维地质建模,通过模型精细化构建实现工程量快速统计;实现桥梁上部结构模型创建及相关工程量快速统计模型计算一体化,创建高精度三维钢筋模型,实现超大曲面景观雕塑结构、异形曲面结构桥梁等技术突破;利用虚拟GIS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的共同管理、分析及操作;助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创新、可视化协同、数字交付以及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的数据应用与传递,应用范围涵盖道路、桥隧、给排水、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